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第一日简报

发布者:陈洁宇发布时间:2021-04-16浏览次数:107


2021年4月9日,“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专题培训在云端顺利开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朱虹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朱老师欢迎各位学员的到来,向学员们隆重介绍伍新春教授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人本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更好地在工作实践中运用。随后,伍新春教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以及各位学员的到来,同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架构和预期目标,在两天的培训课程中,将讲解以人为中心理论的演进与影响、人性观与病理论,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在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

 


培训内容

在正式培训的初始,伍新春教授鼓励学员发散思考罗列人本主义相关的概念并对概念词进行连线,从而促进学员构建对人本主义的整体认识框架。随后,伍教授通过7个问题指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迷思,引导学员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如何改变人。在提出上述迷思后,伍教授通过TREPP专业发展模式揭晓了心理行业是如何进行工作以回应上述7个问题层层递进,让人受益匪浅

 

当学员们清晰地认识到人本主义咨询的整体框架后,伍教授幽默生动讲解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生平。罗杰斯从小生长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但缺乏温暖和热情的家庭,因此他对真诚、亲密的人际关系非常向往。位于中间的出生顺序以及幼年时体弱多病的特点,共同造就了罗杰斯内向、敏感的性格,这似乎解释了为何他如此重视对当事人的理解和共情。步入大学的罗杰斯逐渐发现,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更感兴趣。后来的中国之旅更让他体会到,即便是宗教不同、民族各异,人性的真与善依然可以使个体产生联结。正是这些经历与自身特点,让罗杰斯对与人亲密互动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由此发展出了非指导式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式。伍教授根据罗杰斯在罗彻斯特、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各个阶段的经历进行划分,分别对应着人本主义理论萌芽、诞生、完善、成熟与应用的发展过程清晰地讲解使得原本庞杂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学员们对人本主义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午的课程中伍教授通过理论现状、发展和循证研究三部分,向学员们展示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与实践伍教授以一棵树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基于当事人中心治疗发展而来的各种新流派,并着重介绍各类疗法的核心、流程以及基本技术,让学员们对聚焦取向治疗、情绪聚焦治疗等流派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各个流派中,伍教授重点讲解了聚焦取向治疗、情绪聚焦治疗和表达性艺术治疗,聚焦取向治疗关注当事人对自身身心体验的觉察,根据当事人对自己的觉察水平划分为4个水平。咨询师可通过觉察体验技术、把手和交互感应技术、叩问技术以及接纳性技术帮助当事人对自身体验进行觉察、命名、产生顿悟,最终鼓励引导当事人把在体验中产生的顿悟性转化扩展到生活中。情绪聚焦治疗则是一个实证的、综合的、关注体验的疗法,强调情绪、情绪改变以及情绪性躯体反应的重要性,重视情绪的觉察、接纳、表达、理解、利用、调节、转换和矫正各种策略。相较于上述两种疗法,表达性艺术治疗更关注改变的动机,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动机访谈。伍教授强调动机访谈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鼓励咨询师在当事人的参照体系内谨慎地进行指导(避免与来访者进行争论),通过减少当事人的矛盾心理以推动当事人进行改变。上述多种疗法都以“体验”为核心,而具体应用则各有千秋,这也为学员们的学习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总结

培训首日,《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受到了参训咨询师和辅导员的广泛好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不仅增进了自己对人本主义咨询的了解,更引发了学员对自我、对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思考期待在后续的课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人本主义的实操流程


学员反馈

卢海丹华东师范大学

今天伍新春老师以人本主义的核心代表卡尔罗杰斯的生平事迹为主要线索,为我们串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治疗方法的产生和演进过程,让我们对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对于理论的了解之外,伍老师的课程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灵感。综上,今天的讲座受益匪浅,希望自己后续能够阅读一些伍老师推荐的书籍,加深对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了解。

杨咪上海海事大学

这一天的课程就像在观看延时摄影作品,极短的时间内带我领略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演变历史,快速而真实,真实而不失温度。伍教授所讲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即:心理治疗师首先要真实,要将最真挚的状态展现于当事人或来访者面前。乍一听,伍教授的这一句话感觉很简单,但转念一想,这句话却又包含着不简单的意蕴。我仔细想想:简单的原因大抵是因为从事心理咨询或与学生谈心谈话过程中,真诚是重要的要素之一,这也是大家都熟知且非常关注的核心要素。虽说“真诚”就两个词语,但真正做到向当事人或来访者真诚流露却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

贾晓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习本次课程之后对日后做好辅导员工作有如下思考: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离学生最近的,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相信大学生的本性是向善的,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其次,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适时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从原来的“我说你听”,“我要求你做”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你先说我听着呢”的模式,切实关注自身更深层次的需求。

沈超上海海事大学

“成长永远在路上”这是上午讲座开始不久后,伍新春教授鼓励大家的话语。初听这句话,我感觉饱含深意,再次细品这句话,发现自己愈发喜欢,因为喜欢它的意蕴。“成长永远在路上”这句话既是伍教授对我们参训人员的希冀,勉励我们永葆成长初心,怀揣求知、学习的心态去接触新知识、拥抱新领域;也是对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演进的最佳诠释,通过罗杰斯的学术生涯及工作经历转换为切入点,阐述理论的四阶段演化过程,寄予着理论在不断成长,实现理论萌芽至理论完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