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示范中心工作特色总结

发布者:王宇景发布时间:2016-12-08浏览次数:1858

一、心理咨询师队伍专业稳定,常规心理咨询服务量足质优

       心理咨询中心多年以来本着为学生提供优质心理咨询服务的宗旨,组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与五名专职老师共同工作,确保了每年2000人次左右的咨询量,其中学生来咨询的问题集中于自我成长类、恋爱婚姻类及神经症类问题,量足质优的心理咨询为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提供了稳定、长期的后盾。以去年为例,2012年中心两个校区共接待学生2032人次(607人),切实保证了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组织专业化的心理咨询队伍,加强专兼职咨询师的队伍建设。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中心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心重视提升专兼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每周三下午的针对中心助理和新咨询师的咨询实务培训,提高专兼职咨询师的咨询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并推出专门针对咨询员的案例督导、示教、成长小组等活动,对新手咨询员提供专业成长环境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中心重视加强兼职咨询师队伍的稳定性,通过一定的制度建设和措施,增强兼职咨询师的归属感,提高其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咨询服务质量。自2004年开始,中心每周组织2小时的咨询员业务培训,2小时的案例督导小组以及不定期的座谈讨论。以2012年为例,中心共组织咨询员业务培训64小时,两个学期共开设10个督导小组,为近50名兼职咨询员提供了64小时的案例督导。此外,中心还针对兼职校内咨询师队伍开设一对一督导;针对疑难个案进行集中会诊;自2010年开始,为了便于今早确诊精神类疾病,中心还特别聘请了精神科专家坐诊。

图:每年2000人次左右的个别咨询,量足质优
 
 
图:每年开设五个案例督导小组,提高咨询员服务质量


二、心理健康月活动推陈出新,紧跟学生需求,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互动

         “心理健康月”活动是中心每年为学生举办的大型特色活动,截止2013年已成功举办八届。2012年的活动主要围绕“拥有良好心态,共享五月阳光”的主题开展活动,形式包括:开展《心理健康公约》大型签名活动及心理咨询师的现场答疑;举行校内大型讲座,题为《良好心态,美丽人生》、《人人都是自己的最好催眠师》;与闵行“心理协会”社团进行合作,评选“阳光志愿者”,观察身边同学的心理状态,帮助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

         此外,中心还在每年10月或11月举办“新生心理健康月”活动,为新生提供新生心理保健。该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多届,2012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月”主要针对新生适应问题开展活动,特别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供新生进行选择,包括:新生适应、自我成长、男生成长及抑郁情绪等,通过小组分享、团体游戏、体验式学习、心理剧扮演等新颖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引发改变。此外,中心结合推出了八场新生适应系列讲座,帮助新生调节心理状态、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上,中心还积极利用微博平台普及心理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讯息,也通过微博与本校学生直接互动,组织“我对催眠有疑问”等微博答疑活动直接配合心理健康月讲座的开展。


图:每年举办两次推陈出新的心理健康月活动

: 心理健康月系列讲座之一 


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的新模式,推出小组学习等新形式,引进优秀课程

       自2005年开始,中心每个学期在两个校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这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常识、学习自我保健知识的重要平台。以2012年为例,中心分别在两个校区开设了四次课程,通过游戏体验、视频讲解、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讨论生涯、爱情、情绪管理等主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自2010年开始,中心还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在闵行、中北校区分别开设“成功之道”公选课,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服务意识。


图:每年举办四次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

  

四、构建危机处理校级网络,开展新生普查,有效预防并处理危机、紧急个案

  1994年开始,中心针对入校全日制新生开展新生普查,以2012年为例,中心对全校6079名新生进行了测试,完成率从往年的95%提升为今年的98%,并对筛选出的有潜在心理危机的新生进行个别面谈,最后对2名疑似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了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

  2006年开始,中心还建立了危机三级预警系统,及时对校园危机进行干预。在个体咨询的常规工作中,中心也接待了多起紧急个案,安排专职老师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和处理。出现的紧急情况多是学生情绪失控、学业压力、与导师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2012年度, 中心处理危机个案28人,问题主要体现在抑郁、精神分裂症、自杀信号等各个方面。这些危机情况往往复杂、危险,极有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中心5名专职老师本着以学生利益为第一考虑的原则,通过加强与院系、辅导员的联系,综合各方力量,尽一切可能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还包括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举办面对院系副书记和新生辅导员的新生测试反馈会议等,帮助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了解新生的心理特点,懂得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必备知识,及时发现新生潜在的心理危机等。

  

五、与多家媒体、社区合作,建立中心专业形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中心持续加强与多家媒体的合作,建立中心专业形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曾与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合作拍摄心理健康教育纪录片。自2008年开始,心理咨询中心持续与《新民晚报》大学生版合作开办“案例分析”、“信件心理咨询”、“趣味心理测试”及“时事心理分析”四个专栏,积极组织校内咨询师、闵行行政助理、网络信件咨询小组进行每周一次的稿件撰写,专业的稿件质量得到校内外人士的认可。此外,自2011年开始,中心专职老师还在《大众心理学》上开设案例分析专栏,在保护个案隐私的前提下运用生动的言语介绍心理咨询过程,普及心理咨询理念,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此外,2012年中心还与长宁区妇联合作,为社区居民精心编制了社区心理健康保健手册,旨在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递心理健康理念。


图:中心与新民晚报合作四个每周一期的心理专栏


六、开设主题丰富、新颖有趣的团体心理辅导与网络信件咨询,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咨询的新形式

       中心根据学生常见的发展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主题丰富、形式新颖有趣的团体辅导小组,这一团体辅导小组的形式和效果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以2012年下半年为例,中心开设了九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主题涉及新生适应、情绪管理、自我成长、自信心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亲密关系等各个学生常见的困扰,小组形式包括心理剧、家庭治疗模式、音乐治疗、存在治疗等不同流派。新颖有趣的小组形式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另一方面也让中心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本校学生呈现多元化的咨询服务。

       此外,中心的信件咨询队伍自2006年开始始终为学生提供网络信件咨询服务。如2012年的网络心理咨询由八名研究生和一名咨询师组成的回复小组进行及时、专业的回复。20122月至统计日(1130日),来信人数为166,邮件组工作回复量244封,平均每位来访者回复次数约为封1.46封。其中3月来信人数最多,达到28人,2月和8月的来信数量相对较少。在咨询类型方面,情绪情感(包含抑郁、焦虑、恐惧以及一般情绪困扰)最多,为21.7%,其次是为人际交往咨询,占10.8%,恋爱问题为6.7%(由于分类问题,这类问题实际大于6.7%)。此外,通过网络心理咨询,中心还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例校园危机事件。

图:每年开设约20个新颖有趣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


七、积极承担教委课题,做好科研工作

       网络舆情的传播心理调研,朱虹,市级课题

    《美国心理协会临床催眠治疗案例手册》,张亚(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已签,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