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辰山植物园化身为充满探索与欢笑的自然乐园。2025年8月5日至6日、8月12日至13日,华东师大心理学科普馆携手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辰山奇妙夜”植汇星球特别版夏令营。本次夏令营以“玩中学习、唤醒感官、愉悦心灵”为宗旨,融合生态艺术治疗理念,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出钢筋水泥的城市,投入大自然怀抱,开启了一段融合科学探索与艺术创造的奇妙旅程。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严文华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郗旺博士、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申瑞雪等担任自然教育师,和10名志愿者、3名助教老师一起,带领44名小学生学员们完成了两期两天一夜夏令营活动。活动得到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
破冰初识:你好,植物小伙伴 首日上午,孩子们陆续抵达辰山植物园,在告别父母后完成签到,领取属于自己的植物名。在为期两天一夜的夏令营中,植物名代替了原有的姓名,成为老师和孩子们彼此之间的称呼,陪伴大家度过这段亲近自然的旅程。通过破冰活动,大家认识了彼此的植物名,并逐渐熟悉了组内伙伴和老师们。 初见自然:丈量“与自然的距离” 开营初,严文华教授邀请孩子们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测量自己“与自然的心理距离”,初步感受自己与自然联结的紧密程度,在特制的“自然联结尺”上选择自己初始的位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量任务,更是孩子们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觉察。结营前,严文华教授再次测量孩子们“与自然的心理距离”,带领孩子们体会活动前后自身对自然的态度、情感联结和亲近程度的变化。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交结植物朋友的喜悦,清晰印证了热爱自然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 辰山探秘:植物世界多奇丽 植物世界有哪些奥秘?在自然教育师和志愿者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用足迹探索辰山:探秘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聆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背后的故事;沿着蜿蜒的矿道深入壮观矿坑,感受自然伟力。在教室里,由辰山植物园、上房园艺和上海交通大学倾情研发的《植汇星球》课程,让小营员化身小小科学家,亲手体验植物色素的多变与神奇;亲手种植迷迭香等植物的小苗,体会生命萌发的喜悦。夜幕降临,小营员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入水生植物园和热带花果馆,开启一场观察夜间植物的神秘探险。 正念观察:唤醒沉睡的感官 次日上午,孩子们学习正念呼吸和正念观察大自然的知识。严文华教授带领小朋友们来到盲人植物园,邀请大家闭上眼睛,沿着盲道,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各样的木头与植物,感受它们的质地、纹理、形状;邀请小朋友们在树林中迎着微风,让皮肤感受阳光的温度与风的轻抚,将天光云影、绿树草地尽收眼底。 在全方位地唤醒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乃至皮肤觉后,孩子们与大自然建立起更深度联结。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爬行,尽情享受在大自然中玩耍的纯粹快乐。在最特别的“兜风”环节,孩子们挥舞着五彩斑斓的丝巾,感受着风的形状与力量。当成功捕捉到无形的风时,孩子们眼中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正是自然给予的最宝贵的礼物。孩子们在林间捡拾心仪的自然材料:一朵朵美丽的落花,一片片形状独特的落叶,一块块棱角分明的岩石,一段段形态各异的树枝,都将成为他们后续发挥想象和创意的原始材料。 创意无限:生态艺术创作赋予自然新生命 在生态艺术创作课堂,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精心收集的自然材料进行拼贴、点缀,用多彩油画棒涂抹出心中感受……孩子们专注而投入,用心与自然对话,将夏令营感悟融入作品。有的将树叶和花儿创作为一座桥、一只猫或一只鸟,富有童趣与想象力;有的将树叶重新剪裁,巧妙拼贴出一朵圣洁的莲花,唤起大家心灵深处对自然元素的情感共鸣;更有孩子在创作中将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受,升华出对“生命轮回”的深刻体悟。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诗篇,是孩子们与自然深度对话后由心而生的生动表达。 心灵剧场:微心理剧演出,演绎自然故事 一场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灵剧场”将夏令营推向高潮。演出前,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共同回顾了植物朋友们,再次深化了“与植物做朋友”的核心理念。随后,他们将这几天在夏令营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升华成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剧情创作,在表达中认识自我,在分享中连接彼此,在角色扮演与故事演绎中深化了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本次夏令营不仅是一次亲自然的户外活动,更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教育。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唤醒了感官,激发了创造力。他们沉浸式地观察与感受,学会了尊重自然、热爱生命。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不舍的眼神,是对这次旅程最好的评价。相信这段美好的经历,会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书写更多人与自然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