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 | 第三日简报

发布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发布时间:2021-01-10浏览次数:181


       2020年11月9日,“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专题培训进行到第三日,席居哲教授带来了《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假设及其启示》和《人为何容易不幸福——幸福感的缺失与获得》两场讲座。



       席居哲教授在上午的讲座中,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积极心理学的八大重要假设。他从自身的童年趣事开始讲起,引出“人生而逐好向善”的重要假设,并通过对儿童积极行为的分析来证明此假设。此外,席教授提到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用心听,比如,有学生说:“老师,我抑郁了”,这是用耳朵听来的,但是用心听就会知道,学生在说:“老师,我想变得快乐、变得幸福”。因此,当我们能够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去理解学生,就会变得更温暖、更温情。紧接着,席教授澄清了一个观念,积极心理学中提到的积极,并非是消极的反义词,即积极≠-消极,只有正视问题,悦纳现实,才能感受生命的厚度。席教授强调,人生根本目的是让生命有质量,这其中有两大纲领,最高纲领是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爱己爱人;最低纲领是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谋害他人的生命。

 

      在下午的培训开始时,席教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容易不幸福。接着席教授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引导学员意识到,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在我们的内心。席教授以霍金一生的科研努力为例,表明不确定性世界中的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决定、拥有掌控感来提升幸福感。接着席老师为学员们解答为什么人容易不幸福,从人常不能做情绪的主,到幸福感受到边际效用递减律的威胁,最后到幸福的追求没有终点站,共八条原理。



      在培训的最后,席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包括吃出好心情,嗅出好心情,做出好心情,设出好心情,还讲解了一个自己原创的词语“去驰”。席老师博学多识、引经据典、巧妙地将国学文化融入授课过程中,使学员们对于为什么人容易不幸福和如何提升幸福感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



学员分享摘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董春亮
今天听了席老师的课,感受颇深。积极心理学在我们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待每个学生真的都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视角。联想到几年前我去外地走访学院的困难生家庭更有感触。其中一个学生家庭,我们当时从县城打车绕着很远的山路,来到了一个小村子,破旧低矮的住房,在田地劳作晒黑的父亲母亲,见到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热情,骨瘦嶙峋的父亲笑着让我们坐,给我们拿水,用浓重的方言告诉我们家里全靠几亩水田维持生计……可以想象的到,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内心是有多么强大,学习是有多么刻苦,改变命运的愿望是有多么强烈。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倡积极的人性论,倡导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对于这样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正能量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经常鼓励他们,加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共情,学会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让他们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用心去爱我们的学生,要真正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陈舒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学习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