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团体辅导 提升工作水平
2016年11月2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承办的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专题培训在我校中北校区继续进行。今天的专题培训在延续前两天精彩讲座的同时,在知识深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在操作技术和应用技巧上,尤其是对于团队辅导中Leader和Co-leader中如何具体的相互配合、灵活应对团队当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方面,主讲王文秀教授为学员们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广大学员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出勤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
王文秀老师在一天的课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她精力充沛,在一天的课程中毫不疲倦,声音抑扬顿挫,语言幽默风趣,将复杂的团体辅导过程技术用简单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仔细传达。王教授在讲座中运用大量鲜活具体的案例,结合团体辅导的技巧,让广大学员可以慢慢将前面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在一天的培训中,培训现场秩序良好,现场气氛融洽,学员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深刻地感受到了团体辅导的魅力所在。
广大学员在培训的第三天也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除了极个别请假的学员之外,基本上都能出席培训。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与王教授之间有积极的互动。据课间与参训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访谈得知,他们纷纷表示王教授的培训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收获,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更加懂得运用团体辅导的技术来开展学生工作,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水平,将工作做到更好。
承办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后勤服务方面予以了很好的保障。我们为广大学员提供茶水等物品,为大家的学习提供能量。本次培训将学员用餐安排在我校的学术交流中心,从各个方面来为学员的顺利参与提供保障。学员的反馈也给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团体历程·第三日
团体咨询伦理&团体评量
今天是培训的第三天,在简单的破冰热场之后,王教授带领大家进入了有关团体咨询伦理的学习。团体辅导中的伦理指的是多数实务工作者同意、具有约束力、标准一致的道德原则,包括无伤、增益、自主、公正、忠诚。教授强调了伦理守则的重要性,并强调作为团体的领导者有必要坚守和维护团体的伦理守则。之后,王教授谈到了团体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学员们也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大家对于成员间的关系与利弊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下午的学习伊始,王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趣味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们讨论,若是进行两天一夜的旅行要如何安排。大家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趣味图片来理解讨论的意义,也了解了自己心目中在团体中的位置。随后,王教授具体讲述了团体评量这一部分的内容,团体的评量包括了领导者自我评量、团体领导评量、成员对团体和领导者的评量以及成员自我评量。团体的评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团体内个体的改变、人际沟通的改变以及团体的改变。在最后的阶段中,团体成员们进行了第三次讨论,对团体的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计划,各个小组的主题包含了家庭关系、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王老师也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帮助团体更好地形成和规划。
学员心声
学中做,做中学
很有幸,我有机会参加10月3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高校辅导员心理主题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小团体辅导与咨询训练”。因此,也有机会聆听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系兼任教授、咨商心理师——王文秀老师的课程培训。三天的理论学习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三天的理论学习很充实,王文秀老师从团体辅导的基本概念、团体的疗效因素说起,通过介绍团体的组成与准备,有效领导者之人格特质与训练、团体领导者与co-leader之合作,团体辅导之专业伦理、团体的设计等理论知识,让大家逐步对团体咨询有全面的了解。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团体的发展阶段、团体中常用的咨询技术以及团体特殊问题面面观、团体的设计等。其中团队辅导中的双重关系这个概念让我颇有感触,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身兼年级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以及学院团委书记等多重身份,在带领团队时,往往因为身兼多重身份,而对来访者或者团队参与者有过多地“判断”,也因此容易让自己陷入教师这一“说教”的身份中,也容易进入与学生来访者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中,这对团队辅导是不利,甚至是忌讳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一问题加以规避。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小组将进行团体辅导的“实战演练”。我们选择的主题是“事业与生活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也是我们大多数辅导员面临的困惑,期待我们能在团体辅导中,在小组成员的相互火花碰撞中,有所收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沈智莉
从学习中汲取知识 让团队更好成长
相比于个人的心理咨询,我一直更希望能够开展团队的心理辅导,但是苦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非常浅薄,能够得到如此有资历和能力的王文秀的老师亲自指导,确实很有幸。课程安排也非常紧凑,先是理论的讲解,王老师娓娓道来,我们随时发问,一些以往的疑惑得到了纾解。
通过课堂,我对什么是团队,团队运作中会产生哪些疗效因子推动发展,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制定团队目标等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也澄清了我不少以往的误解,比如团队的冲突看起来是危机但有可能也是团队发展的关键时机,比如团队的领导未必都需要事事权威、百样皆通,比如沉默也是充满力量的,而一团和气的团队未必有效等。
当然也因为这次的学习内容含量特别丰富,感觉让我们反刍、消化的时间实在太少,好多的内容可能还是要在实践过了以后再来探讨才会有更深入的认识,目前我觉得自己好像只是在表层刨了几下土,真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话,还是有些茫然。好在后面还有两天演练的机会,能够亲自尝试担任团队的leader和co-leader,相信一定会有所裨益。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最终能够把王文秀老师教授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时间以及不断的尝试,希望今后能够保持自己对团队心理辅导的关注和热情,不断进行学习,从学习中汲取知识,不断进行实践,让组建的团队能够给更多人自助的力量,让自己也能在团队工作中更好成长。
交大医学院
杨静
团体的魅力
周二全天,文秀老师的授课还是思路缜密,注重引导,富有启发性,并且结合一些个案与经验,和我们做分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关于团队带领者的角色与合作。尤其是提到的团体的Leader与co-leader的分工与合作。这样的效果就是能够优势互补,以及合力协作。尤其是在带团队过程中,比如有小孩或者老人或者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有一位可以继续而不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另一位可以关注到更为具体、个体的一些行为与情绪等,这样对于整个团体的成长应该更为有利,同样由于两位leader的不同风格,可以为整个团队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关照。比如提及到的,在团队进行过程中,突然有人哭了,这个时候,团队的成员会有不同的表示,可能会有人递纸巾,有人会沉默,有人会因共感而觉得比较悲伤,也会有成员觉得厌烦。这样就需要领导者彼此间的默契合作,甚至可以互相支撑,有可能某个点就是领导者自己的盲点,走不过去的,就需要另外一位给予继续,聚焦,这样就可以顺畅完成整个过程。
第二,关于视频。文秀老师有播放台湾心理出版社的关于团体辅导的视频。关于带团体的几个阶段,展示了详细的过程,比较有启发。比如,经历破冰、自我描述,到关于沉默的成员如何处置,到有人质疑团训的效果,以及结束时的分享与告别等。我个人觉得,尤其是在结束环节,领导者带着团队得到更为深刻的心得与体验,成员间的鼓励以及用回馈卡等来告别,这些让团队成员的收获更多更深且具有持续性,甚至有可能在这个团体结束后,彼此还是可以维系,继续支撑、打气,并肩前行。在视频中,比如领导者如何处理沉默,如何对怀疑进行澄清,如何进行合适的引导等等,对于我们后面几天自己带团队,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而且在下午的实际操练中,这些知识帮助我组进行了主题的确定,leader的分工与明确以及进一步的具化。
所以我觉得,团体辅导的方式,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较之于个体咨询,可以更好地自助、助人,更好地给予自我关爱和关爱他人。这些关爱与互助,在当下各种压力与挑战下的高校学生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朋辈间如何更高质量的支撑、陪伴,团队领导者如何让这个团队成员彼此坦诚、信任等,这是非常考验功力的,也是期待在未来几天中可以得到学习与提升的。
复旦大学
孙晓虹
投入团体的成员收获最大
在今天学习伊始,王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趣味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们讨论,若是进行两天一夜的旅行要如何安排。大家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我作为本次讨论的leader和一位复旦大学老师作为观察员的引导下,成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发表意见来进行角色扮演。观察员对每一个成员的意见进行记录,我作为leader对团体成员发表的意见进行梳理,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汇报给王老师。随后,王老师具体讲述了团体评量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领导者自我评量、团体领导评量、成员对团体和领导者的评量以及成员自我评量。团体的评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团体内个体的改变、人际沟通的改变以及团体的改变。在最后的阶段中,团体成员们进行了第三次讨论,对团体的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计划,各个小组的主题包含了家庭关系、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王老师也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帮助团体更好地形成和规划。
紧张的半天培训结束后,老师们漫步在丽娃河畔,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水色,舒缓了紧绷的神经,获得了很好的放松,也为下午的团体活动做好了准备。下午依旧是以团体活动开始,各个小组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探索各自的主题。在leader和co-leader的带领下,成员们全情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也更为自如地表达自己对于下一步团体讨论的看法和相关活动材料准备的意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两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向王老师反馈了自己对于团体活动的看法和困惑,王老师也倾情相授,用理论和相关的实例一一为学员们解惑。在热烈的讨论中,学员们对团体辅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经过后两天的团体活动,成员们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上海海洋大学
程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