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第四日简报

发布者:陈洁宇发布时间:2021-04-20浏览次数:10

4月17日,“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运用”培训迎来了尾声。桑教授在第三天的培训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具有治疗功效的基要条件,具体细致地讲述了真诚和简洁具体的意义、相关技术及注意事项。在理论学习结束后,桑教授便带领学员们分析讨论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经典案例中的应用,帮助学员们了解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实操流程;随后,桑教授结合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拓展介绍人本主义在教学、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应用。培训期间,桑教授旁征博引、金句频出,丰富详实的经验分享、案例讲解和培训互动也大大加深了学员们对人本主义的具体认识。


培训初始,桑教授以“你今天感觉如何?”的提问开场,启发学员体会“真诚”和“自我表露”两个重要的概念。随后,桑教授指出“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永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并引用了江光荣教授的话——“如其所示地做自己”,强调不加压抑、做真实的自己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在咨询室中,真诚也具有重要意义。咨询师的真诚能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和学习真诚袒露自己的良好榜样,促进当事人的成长。


图片


“真诚”二字听似简单,但做好不易。不成熟的咨询师有时也会为了让当事人信任、喜欢自己而掩饰、回避自己的短处,难以脱下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面具。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当事人感受到咨询师的真诚,进而促进咨访关系。桑教授通过长度、深度、形式多个维度明确了自我表露的原则,帮助学员们在实操中把握表露的范围和程度。


随后,桑教授指出真诚应包括内容真实和态度认真诚恳,并邀请两位学员进行示范练习,分别用1分钟评价自己、他人身上好和坏的部分,并在练习结束后分享自己在这4种情况中的感受。在这简短的练习中,不少学员都切身体会到真诚地指出他人短处的困难,未来仍需努力去成为一个真诚的咨询师。在细致讲解“真诚”这一主题后,桑教授用一张图生动清晰地展现了具有治疗功效的四个基要条件以及各个治疗阶段的内容及目的,再一次强调了关注、聆听来访者的重要性。


图片


在讲解“简洁具体”这一主题时,桑教授指出在咨询活动中,咨询师用词应当简洁、具体且准确,避免概括化、贴标签、重复冗长等错误处理。咨询师可以采用具体化技术以协助来访者更清楚具体地描述其问题,包括具体的时间、环境、感受、行动反应和期望,进而挖掘核心问题和人物。在这一部分的讲解中,桑教授通过一段话引出的7个问题精彩地展示了具体化技术对于咨询的影响,提问中不同的侧重点将会影响谈话方向以及咨询的重点。


在下午的课程中,桑教授首先一一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在谈及危机干预时,桑教授结合电影《谈判专家》,强调在危机干预中应当通过共情、包容性替身等技术了解、接纳对方的感受,降低干预对象的压力和警惕性,并在干预后成立减压小组,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


在答疑环节后,桑教授正式带领学员们进行实操演练,从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角度分析经典案例。首先,桑教授介绍了露丝的基本情况、咨询问题、咨询原因以及成长史等信息。露丝的情况看似符合适应障碍、恐慌障碍和精神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在以人为中心疗法专家的眼中,相比于诊断性的症状表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世界观、典型行为举止方式和目的感等个人相关的维度更值得重视,咨询师应当与一个发展变化的人而非一个静态的诊断标准进行交互作用。咨询的重点是使来访者负有自我导向的责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咨询师可以通过给与非指导性的交互治疗帮助来访者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使来访者有能力感知自己、做决定和有自信做自己。


图片


以人为中心疗法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对教学、管理和人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在讲解师生互动时,桑教授一针见血,指出教师与学生沟通中的4种常见错误,分别是“恨铁不成钢”的职责、喜欢教导和劝解、超理智说服以及大而无当的道理,引发学员们的深刻反思。随后,桑教授也提出了相应的沟通建议,并凝练了9个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以引导学员们在高校心理工作中运用人本主义。

 

培训的最后,学员代表们进行总结发言,纷纷表达对伍新春、桑志芹教授和咨询中心的感谢,并分享了自己在本次培训中的满满收获。最后,朱虹主任进行总结致辞,感谢两位教授的倾囊相授,也感谢学员们的积极参与,本次培训圆满结束!


图片



■■■


学员反馈

  

华东师范大学  冯添华


从2018年入职至今,我已从一个职场菜鸟逐渐成长起来,虽然工作日渐繁忙,琐碎的事务往往容易磨灭很多东西,但是依旧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其中桑老师所提到的“真诚”,恰是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品质。真诚又称为表里如一,是指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当事人的关系之中。日常做学生工作时,尤其是处理学生个案时,真诚的态度是做通学生思想的基石。当他们愿意来寻求老师的帮助,愿意推心置腹,愿意暴露自己内心的伤痛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仅要答疑解惑,还要真诚。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不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

  


同济大学 王璐


桑老师的讲座温暖轻柔,娓娓道来如沐春风,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培训从理念到实操都收获了众多的干货。


桑老师的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自己能走多远,就能帮来访者走多远。”所以,身为一名辅导员,我们任重道远,以温暖、接纳、诚恳的态度去聆听、去回应、去帮助,咨询时注意方式方法,珍视每一份情感,不批评、不轻视;重视每一份烦恼,不嘲笑、不指责。让来访者感受到真诚和重视,感受到同等的力量,才能愿意吐露心声。


要将工作做的富有成效,在情怀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处理多种案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来访者的困难,也让来访者知道咨询师是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惑的,愿意继续选择且建立信任,这样才是有效工作的长远之计。比如说今天桑老师讲到在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一个障碍便是“自我防护”,因为担心真实的自己会令大家不喜欢,所以害怕做真实的自己,而那句“没有谁能抛弃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会抛弃你自己”,令我十分感动,这是有经验、有温暖的心理咨询师才能讲出的大情怀。而如何将这层“保护色”卸下,那就是“自我暴露”,咨询师通过真诚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才能获得来访者的信任,建立安全氛围,从而毫无保留的进行自我探索。

  


同济大学  李小蜜


“慈悲”与“如是”。这是我在听桑志芹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时常在脑海中蹦出的两个词的感受。桑老师对学员的抱持、对她所讲的案例中来访者/学生的关怀、她不经意间流露的感情,都会让我热泪盈眶,让我感慨这是一位多么“世事洞明”又富有智慧的老师呀!她讲滑板少年、讲她的来访者、讲她参与危机干预,不仅可以让我们见到专业智慧的闪光,也能体会到背后的胸怀与海量。


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千条线一根针,难免会说教,也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呀”。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海量快捷方便,从认知层面上讲,也许他们比我们懂得还多。我们常讲“心智”这个词,从“智”上讲学生皆知,然而抵达“心”的成长,则还有一段路要走,再到“行”,也有一段路要走,或者有时要通过“行”,才能抵达“心”的成长。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让学生长出“力量”的过程。桑老师有一句话叫“那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回到来访者本身的一种技术,会让推进的过程更“接地气”,同时一番好奇背后又给来访者的自我觉察提供了空间。或许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少了这“当头一棒醍醐灌顶”,我们有时太“懂”了,知道学生是属于学业困难、归因新生适应、或是人际受挫等等,有着理所当然的判断与归因,以及“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如果与学生交谈时多问一句“那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就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打开他的故事,道出属于他独特的经历与苦恼,有时诉说也是一种疗愈,学生相信你在向你倾诉的时候,已经打开了一扇力量之门,“让我执着他的手,合着他的步子伴他认识他是谁”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