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幸福大调研报告

发布者:陈洁宇发布时间:2021-06-03浏览次数:10

图片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

“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制度,以及社会变革。”


2011年,联合国发表了一项决议,指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并在2012年发布了第一份《世界幸福报告》。随后于2019年发布《全球幸福报告》(2019 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国排名93,幸福指数提高。


2020年12月20日-2021年1月10日,我校面向各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展开幸福大调研,邀请同学们自愿完成幸福大调研问卷,引导同学们对自身的幸福感受与认知进行反思,期待发布一份“华东师大学子幸福报告”,帮助我们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受、幸福认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从而找到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感受幸福,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


下面是调研结果报告部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PART 1.研究对象和调研问卷


关键词:男女比例 | 年龄信息 | 生源地信息 | 家庭信息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年12月20日-2021年1月10日,共招募我校在校本科生、硕博研究生2174人,其中男生552人(25.4%),女生1622人(75.6%);本科生1442人(66.4%),硕博研究生728人(33.6%);超过50%的学生为“00后”,“85后”、“90后”仅占样本的7.5%。


图片


调研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S)、生活满意度量表(subjective Well-being, SWB)、自编幸福问卷、自编满意度问卷


PART 2.学生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幸福得分 |  | 幸福的不同维度


我校大学生对“您幸福吗?”的回答中,63.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或者非常幸福,仅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幸福,具体分布见下图。其中非常幸福292人(13.4%)、比较幸福1096人(50.4%)、一般幸福641人(29.5%)、比较不幸福120人(5.5%)、非常不幸福25人(1.1%)。


2014年,新浪新闻对4700多位2000年以前出生的成年人进行了国人幸福感调查,其中53.8%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不幸福,远高于我校学生的数据;选择自己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参与者仅占9.5%,远低于我校学生的数据。


图片

图 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程度的评价分布


我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平均分为73.66±14.07。七个分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对健康的担心6.40±1.86、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8.00±2.62、精力17.05 ±4.24、抑郁或愉快的心境14.83±3.59、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13.03±2.33、松弛与紧张(焦虑)14.40±3.89。


对不同性别、学段、出生时间、家庭人均年收入及生源地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

 

(1)总体幸福感总分: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F=4.80, p<0.01),收入少于0.28万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收入3万元以上的学生,收入为0.28-3万元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收入为3-10万元的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F=2.17, p=0.04),东北地区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华北、华东及西南地区的学生。


(2)对健康的担心:本科生对健康的担心显著低于研究生(t=5.02, p<0.01);不同出生时间的学生对健康的担心存在显著差异(F=13.51, p<0.01),00后对健康的担心显著低于85后和95后。


(3)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不同出生时间的学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存在显著差异(F=2.96, p=0.03),00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显著高于95后;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存在显著差异(F=6.16, p<0.01),收入低于0.28万元及收入为0.28-3万元的学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均显著低于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学生。


(4)精力:本科生的精力得分显著低于研究生(t=-2.11, p=0.04);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精力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4.33, p=0.01),收入少于0.28万的学生精力得分显著低于收入3万元以上的学生,收入为0.28-3万元的学生精力得分显著低于收入为3-10万元的学生。


(5)抑郁或愉快的心境: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89, p=0.01),收入少于0.28万的学生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得分显著低于收入3万元以上的学生,收入为0.28-3万元的学生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得分显著低于收入为3-10万元的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存在显著差异(F=2.13, p=0.05)


(6)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本科生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显著低于研究生(t=-1.98, p=0.05);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7.90, p<0.01),收入低于0.28万元及收入为0.28-3万元的学生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均显著低于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学生。


(7)松弛与紧张(焦虑):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松弛与紧张(焦虑)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2.55, p=0.02),华中地区学生松弛与紧张(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华东地区的学生,东北地区的学生松弛与紧张(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学生。


PART 3.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总体满意度 | 男女差异| 对生活不同方面满意度

 

我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平均分为21.02±6.32。对不同性别、学段、出生时间、家庭人均年收入及生源地的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


(1)我校学生中,男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3.57, p<0.01)


(2)本科生与研究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出生时间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间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14.04, p<0.01):收入低于0.28万元的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组,收入为0.28-3万元之间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收入超过3万元的学生,收入为3-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学生间生活满意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5)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间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2.18, p<0.04):华东地区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超过华中地区及西南地区。

 

大学生对生活不同方面的满意状态见下图。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为社会治安、原生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居住环境和付出回报比,91.2%的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表示满意,超过70%的学生对原生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居住环境和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比满意,大学生满意度较低的为学业情况和自己的身材,43.4%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满意,46.6%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身材满意,均不满半数。


图片

 大学生对生活不同方面的满意状态


PART 4.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健康状况 | 事业成就感 | 家庭关系 | 社会交往 | 收入水平


通过提问大学生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生活是否幸福,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幸福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为健康状况(22.2%)、事业成就感(17.7%)、家庭关系(17.4%)、社会交往(14.9%)、收入水平(11.4%)。选择兴趣爱好、婚姻情感、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大学生较少,均不足10%,具体数据见下图。总体上,大学生对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选择较分散,没有共识性的选项。


图片

图 大学生认为影响自身幸福感的因素分布

图片


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对身体健康、亲密关系、同伴关系、学业情况、所学专业、时间自由度、外貌长相、付出回报比和内卷状况是否满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对以上方面越满意,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越强。


图片

PART 5.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


关键词:与父母比较 | 点滴幸福 | 苦难与幸福


60.8%的学生认同当代大学生比父母一代幸福。认同当代大学生比父母一代幸福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不认同的学生(22.34±5.99 vs.18.89±6.29; t=12.49,p<0.01),总体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不认同的学生(76.78±13.24 vs.68.83±13.95;t=13.38,p<0.01)。特别的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0.28万元的学生中62.9%认同当代大学生比父母一代幸福,超过其他三组学生认同的比例(0.28-3万元57.79%,3-10万元58.72%,10万元以上57.51%)。


高达96.7%的大学生认同一点一滴的小事也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认同一点一滴的小事也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不认同的学生(21.24±6.20 vs.14.46±6.40; t=9.13,p<0.01),总体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不认同的学生(74.20±13.66 vs.57.96±16.59; t=9.85,p<0.01)。提示对如何获得幸福感的认知可能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66.1%的学生认同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懂幸福。认同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懂幸福的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不认同的学生(74.16±13.76 vs.72.70±14.61;t=2.82,p=0.02),生活满意度总分与不认同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PART 6.幸福大调研的启示


关键词:整体幸福感 | 重点群体 | 地域特点 | 幸福感提升


我校大学生中,63.8%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仅6.6%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对自己的幸福评价远优于2014年新浪新闻对国人幸福感的调研结果。


将我校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总分与以往研究中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总分对比,发现我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生与本科生间无显著差异)的总体幸福感平均分低于以往研究中报道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以上差异可能由于地区、年代、学校层次等因素或其交互作用造成,需要更多研究加以验证。同时我校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标准差较高,可能反应学生间幸福感差异较大。


以上结果提示我校学生相对国民整体可能有较强的幸福感,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平均得分偏低,且学生间幸福感差异较大。因此,有针对性地探索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途径,关注重点群体的幸福感提升有其必要性。


通过关注不同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间的差异发现,不同性别、家庭收入、生源地等的学生,其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较为突出的是,我校学生中,来自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以下)的学生,其总体幸福感总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情绪的积极程度、生活满意度等均显著低于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以上的学生。以上结果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提示学校需要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


另外,来自东北地区的学生在总体幸福感总分、情绪的积极程度等方面显著低于华北、华东及西南等地区的学生,而焦虑情绪高于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学生。该结果与以往研究中对地域特点的认知有一定出入,可能与当地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天气寒冷有关联,具体原因需要后续研究加以验证。华东地区的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相对较好,可能与家庭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上结果提示不同生源的学生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关注学生地域、文化、环境等特殊性因材施教,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泰勒・本 沙哈尔, 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 2011.

[2]    A.F. Fazio, A concurrent validational study of the NCHS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Vital Heal. Stat. 73 (1977) 1–53.

[3]    Diener, E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 Bull. 95 (1984) 542–575.

[4]    K. Feng, J. Zhao, X. You, Self-Esteem as Mediator and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Soc. Indic. Res. 112 (2013) 151–161.

[5]    张喜转,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6 (2015) 88–91.

[6]    周宜君, 田晋, 周立敬, 云妙英, 张莎, 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初步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2009) 81–89.

[7]    苏丽惠, 于雪竹, 鲍丽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医学研究与教育. 27 (2010) 50–52.

[8]    宋建根,许艳,李源晖,马翠荣,姚应水, 芜湖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关系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35 (2014) 691–696. https://doi.org/10.16835/j.cnki.1000-9817.2014.05.020.

[9]  刘小英, 李英华, 栗文敏, 大学生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36 (2020) 234–237.